水土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快速测定研究

水土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快速测定研究

一、快速测定水、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飞[1](2019)在《赣南脐橙农药残留现状和果肉中元素含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赣南脐橙是赣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逐步走向了国际市场,但由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因素,科学化管理起步较晚,产品标准不统一,在出口过程中遇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许多国家如美国、欧盟等不能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农药残留、元素含量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对赣南脐橙质量标准是否能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存在疑问。本文基于此,在分析赣南脐橙近年来的出口形势和种植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赣南脐橙的农药残留和果肉中元素含量情况进行了研究。农药残留现状研究方面,在赣南11个县(市、区)使用GIS处理确定采样点,采集224份脐橙样品,设计了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检测了166种农药在各样品果肉中的残留情况,随机抽了25份样品对比果肉果皮农残情况。果肉中元素含量分析方面,将赣州地区18个县(市、区)共采集的765个脐橙果肉样品进行铅、镉、汞、砷、硒5个国际标准中有严格限量要求的元素进行含量分析,同时对影响赣南脐橙果肉风味的16种稀土元素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果皮果肉的农药残留均未超出欧盟、美国和日本限量要求。铅、镉、汞、砷、硒5个元素的检测结果检出率均未超过1%,含量均可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在不同样品的果肉中均检出有部分稀土元素,且含量和种类随地域不同而不同,但所有样品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均未超标。研究表明,赣南脐橙果品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标准要求,且在稀土元素含量方面具有自身的品牌特色,对赣南脐橙破除壁垒和更好地走出国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王慧敏[2](2017)在《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甲基对硫磷(O,O-dimethyl-O-4-nitrophenyl phosphorothioate,PM)是一种高毒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棉花、水稻、果树害虫。甲基对硫磷在食品中的残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生殖系统等产生毒害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快速、简单、准确的甲基对硫磷残留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传统的酶抑制法、仪器分析法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特异性强、可批量检测多个样品等优势。本研究制备了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并使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分别建立了甲基对硫磷的免疫检测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使用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及腹水的制备和纯化获得了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PM-4G6)。(2)利用改进的高碘酸钠法将单克隆抗体(PM-4G6)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获得酶标抗体(PM-4G6-HRP)。分别利用PM-4G6和PM-4G6-HRP建立了甲基对硫磷的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IC-ELISA)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C-ELISA)。在最佳分析条件下,IC-ELISA的检测限(LOD,IC10)为0.6ng/m L,半抑制浓度(IC50)为6.6ng/m L,线性检测范围是1.4-28.0ng/mL;DC-ELISA的检测限为0.6ng/m L,IC50为3.6ng/m L,线性检测范围是1.2-12.4ng/mL。交叉反应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LISAs除了与杀螟硫磷、对硫磷、甲基对氧磷、对氧磷这4种农药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余用于分析的农药无明显交叉反应,对甲基对硫磷的特异性较好。(3)采用样品添加回收实验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对面粉和大米样品的甲基对硫磷添加回收实验结果显示,IC-ELISA的加标回收率在85.2%-128.9%之间,变异系数范围为2.6%-7.1%;DC-ELISA的加标回收率在101.9%-116.3%之间,变异系数范围为3.8%-10.6%。结果证明了这两种方法在样品中应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使用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成功构建了甲基对硫磷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通过固相淘选和噬菌体单克隆筛选,获得两种不同的甲基对硫磷单链抗体PM-30和PM-25,其中PM-30的灵敏度较高。将PM-30的基因插入到pET-28a(+)载体,并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最佳表达条件为25℃,0.1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8h。表达后利用生物素连接酶(BirA)对单链抗体进行生物素化,经纯化,生物素化单链抗体产量可达59.2±3.7mg/L。(5)使用获得的生物素化PM-30单链抗体建立了甲基对硫磷的IC-ELISA检测方法。经测定,在最佳分析条件下,IC-ELISA的检测限为0.9ng/m L,IC50为14.5ng/m L,线性检测范围是5.9-191.4ng/m L。交叉反应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除了与对硫磷、杀螟硫磷、甲基对氧磷3种农药有较弱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余用于分析的农药无明显交叉反应,对甲基对硫磷的特异性较好。

孟超[3](2013)在《基于磁性微粒载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文中提出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广谱高效杀虫剂,在农田和卫生害虫的防治上应用广泛。有机磷农药在农药使用的比重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虽然有机磷农药容易降解,但由于过度使用,造成的食品、环境污染依旧很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根据有机磷农药的结构,本文选取了含有双乙氧基结构的有机磷农药为待检的目标农药,建立了一种新型灵敏快速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环境、农产品中一类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检测。合成了新型的发光标记物、半抗原,并对发光标记物进行纯度及发光性能测定,将磁性微粒引入免疫反应中,便于反应后的分离提取,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检测一类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非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论证了利用单一半抗原来检测多残留的非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可行性。1.二乙氧基磷乙酸与ABEI通过酰胺反应得到发光标记物,该标记物既具有双乙氧基结构又具有鲁米诺的发光结构。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湿法装柱,层析体系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三乙胺=2:5:0.1。采用湿法装柱的方式,每5ml收集一管,共收集60管,对每管进行薄层层析分析,得出第26-48管中分别含有目标产物,收集至旋蒸瓶中,减压浓缩旋干的产物。产物的一级质谱图(MS-IT-TO F)中分子离子峰455.2056与理论分子离子峰[M+H]+455.2054相符,其紫外吸收图谱具有260rnm与280nm处的酰胺键的吸收峰,ABEI相比紫外吸收峰有明显蓝移。2.发光标记物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在浓度10-160mg/L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268.263x+5837.667,相关系数R2为0.998,在浓度为20mg/L时,发光强度已达到11000以上,有较强的发光能力。在紫外分析仪中透射光300nm和反射光365nm下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光特性。在动力学试验中,从反应开始到最大发光值只需4S,之后迅速下降,到45S时趋于平缓,属于快反应,在初步的竞争性免疫反应分析试验中,加入毒死蜱后发光强度较未加入毒死蜱的发光强度有显着下降,符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条件,表明该标记物能够用于后续对有机磷农药进行快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3.四种磁性微粒与抗二乙氧基抗体的偶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氨基与羧基末端磁性微粒偶联率均为为33%左右,而异硫氰根末端磁性微粒与抗体的偶联率达到40%,金磁微粒与抗体的偶联率达到53.7%。偶联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磁粒抗体偶联物在室温下保存的分解率比4℃下要大很多。室温保存的偶联物分解率在60d几乎都大于70%。而在4℃下,金磁微粒-抗体的偶联物的稳定性要好于其他三种,且在30内分解率低于10%,其他三种在20d内的稳定性良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分解率变大;在60d时,四种磁粒的分解率都超过25%。4.试验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分别对毒死蜱、三唑磷和辛硫磷三种含二乙氧基结构的有机磷农药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标准曲线的绘制,毒死蜱在10~320ng/mL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496,检出限为3.6ng/mL,线性方程为Y=14488.363-34.486X,三唑磷在5-320ng/mL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596,检出限为2.1ng/mL,线性方程为Y=17960.477-41.191X,辛硫磷在10~320ng/mL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159,检出限为5.4ng/mL,线性方程为Y=16468.860-39.354X,三种农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8%以内。交叉反应率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双乙氧基结构的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在90%以上,而具有类似结构的双甲氧基结构的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在10%以下,其他结构的农药无交叉反应,说明CLIA对于双乙氧基结构的农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同样品的基质在稀释2倍之后,基质对于CLIA发光强度的影响作用几乎没有,继续稀释4倍或8倍情况下,与稀释2倍结果基本-致。在空白加标回收率中,选择的低中高浓度分别为20ng/mL、100ng/mL和300ng/mL,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空白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6%、99.8%和100.9%,且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说明CLIA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检测具有双乙氧基结构的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非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严伟[4](2013)在《果蔬中多农残19F和31P NMR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食品中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会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定量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传统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中,含氟农药种类很多。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农药种类的创新。新型农药,尤其是有机氟农药由于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使用迅速扩展。有机磷农药在是传统农药中本来就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这些农药残留在水果蔬菜等食品中,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核磁共振检测本身具有样品制备快速简单、不需将待测组分和其他组分完全分离,不破坏样品、无需高纯度参照、静态检测稳定性高等优点。结合这些优点,我们开发了用19F和31P NMR分别定量检测水果蔬菜中的多种含氟农药和有机磷类农药的方法,可以在25分钟内同时对三种有机氟或者有机磷农药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对方法在线性、组内和组间精密性、回收率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本文通过对19F和31P NMR采样参数和数据处理参数的优化,以及样品前处理的改进,在25分钟内,对黄瓜中的三种有机氟农药残留同时进行了定量分析。三种有机氟农药氟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硅唑的方法检出限依次为0.42mg/Kg、0.56mg/Kg、1.82mg/Kg,定量限依次为1.40mg/Kg、1.86mg/Kg、6.07mg/Kg,三种有机磷农药乙酰甲胺磷、二嗪磷、丙溴磷的方法检出限依次为13.19mg/Kg、12.82mg/Kg、33.04mg/Kg,定量限依次为43.97mg/Kg、42.75mg/Kg、110.13mg/Kg。所有农药在不同浓度水平的组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组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仪器和方法的精密性良好。六种农药在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上的加标回收率都在70%到100%之间,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同时准确快速测定果蔬中的多种有机氟或者有机磷农药。

刘伟森[5](2010)在《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论文建立了蔬菜中11种农药多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氮、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标准的蔬菜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探讨了蔬菜基质对检测的影响。使用DB-17毛细管柱分离,FPD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1种有机磷农药分离效果好,在黄瓜、西红柿、生姜中的3个浓度添加水平,回收率为71.2%-11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1.2%,最低检出限为0.005mg/kg-0.06mg/kg,保留时间为6.396min-19.400min。在各自限性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0.999);使用40℃加热氮吹浓缩,可分别提高敌敌畏、甲拌磷回收率至95.00%和103.3%;在被测得13种蔬菜中,甘蓝、娃娃菜、上海青有少量杂峰影响农药检出;韭菜有大量的基质峰干扰农药检出。为了有效控制蔬菜农药残留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9月至12月对天河区4家超市及1处农贸市场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有机磷农药。共检测蔬菜样品64份,其中农药残留阳性的有10份,超标率为15.63%。叶菜类蔬菜合格率为71.43%,而瓜菜类、根茎类和茄果类全部合格。在11种标的农药中,检测出5种,其中3种为国家禁用农药。论文还研究了不同清洗方法对去除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经过不同方法浸泡处理的娃娃菜中敌敌畏和乐果的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超声波清洗之外,清水、洗涤剂以及食用碱均能不同程度的去除娃娃菜中残留的农药。其中斧牌洗洁精对敌敌畏和乐果两种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最佳,斧牌洗洁精对两种农药的去除率为分别为84.38%和76.11%。

杨欣[6](2010)在《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中痕量兽药及农药残留实时、准确、廉价、高选择性的检测对于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打破国外“绿色壁垒”,促进农、牧、渔等产品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基丝网印刷电极(Screen printed cabon electrodes, SPCEs;简称:丝网印刷电极)的一次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合了电化学检测的高灵敏度和生物分析的高特异性,具有样品需求量小、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等突出优点,非常适合于构建高灵敏、廉价的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传感器。本文构建了基于SPCEs的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P)和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检测用一次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其分别用于牛奶中痕量CAP和白菜样品中痕量OPs的检测。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兽药残留和农药残留检测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采用化学镀金法在SPCEs表面涂覆的Nafion膜上生成纳米金颗粒(AuNPs),利用AuNPs包被合成的牛血清蛋白-CAP(BSA-CAP)抗原,构建基于SPCEs的Nafion/AuNPs包被BSA-CAP一次性安培免疫传感器(SPCEs│Nafion/AuNPs/BSA-CAP),用于牛奶样品中CAP检测并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照,结果一致。第三章,将碳纳米管(CNTs)和二茂铁(Fc)超声溶解于Nafion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在SPCEs表面涂敷一层CNTs/Fc/Nafion膜,进而通过外磁场作用将包被了CAP-BSA的金磁微粒(Fe3O4/Au, GMP)溶液吸附到其表面,构建了用于CAP检测的外磁场可控一次性安培免疫传感器(SPCEs│CNTs/Fc/Nafion│GMP- CAP-BSA)。结合竞争性免疫分析法测定了牛奶样品中CAP浓度并和HPLC法对照,结果一致。第四章,在GMP微粒上包被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得磁性复合粒子GMP/AChE,通过磁力将其吸附于涂覆了CNTs/ZrO2/普鲁士蓝(PB)/Nafion复合膜的SPCEs表面,制得一次性OPs检测酶传感器(SPCEs│CNTs/ZrO2/PB/Nafion│GMP-AChE)。利用OPs对AChE的抑制作用,以硫代乙酰胆碱(ATCh)为底物,对OPs代表-乐果进行检测。白菜样品中乐果检测结果与气相色谱(GC)法对照,结果一致。

程定玺,高曼[7](2008)在《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条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农药污染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在pH值6.40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加入碱性藏花红(ST)与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测定荧光强度,再加入有机磷农药,检测荧光强度变化,据此建立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新方法。[结果]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荧光法测定的优化条件为:在室温下,以ST+SDBS为反应体系,ST浓度为5.0×10-6mol/L,SDBS浓度为9.0×10-4mol/L,缓冲溶液pH值为6.40,缓冲溶液用量为1.0 ml,溶液中甲醇的用量控制在10%以内。[结论]试验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已成功用于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检测。

蔡向阳[8](2008)在《茶叶及茶汤中有机磷农残检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部分有机氯杀虫剂的禁用,使得具有易降解、残留期短等特点有机磷杀虫剂在茶叶种植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残留在茶叶中的有机磷农药会毒害人类健康,农残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对茶叶中的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目前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分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测进行前处理的必要性,提出本论文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的设想。第二部分探讨了自制的固相萃取柱在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中进行浓缩净化的可行性,并通过色谱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其预处理条件如下:茶叶样品以丙酮为提取剂,采用采用PSA—活性炭混合固相萃取柱净化方法,用乙酸乙酯淋洗,经色谱分析,结果令人满意。第三部分建立了马拉硫磷等15种有机磷农药的GC—FPD分离检测分析方法。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15种有机磷农药在2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对第二部分样品前处理的基础上,将该法应用于茶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添加回收率在61.1±7.0%~112.5±5.5%之间,RSD≤7.0%,最小检出浓度在0.0025~0.040 mg/L之间。第四部分建立了漏斗辅助单滴液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用于茶叶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选用茶汤作为茶叶样品的分析对象来测定样品中两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具有现实可靠性。微萃取过程中漏斗内角度、萃取溶剂种类、微液滴体积、搅拌速率、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盐析作用对分析对象的富集有重要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漏斗内角90°、二氯甲烷:甲苯(1:3,V/V)为萃取溶剂、样品溶液搅拌速率900rpm、萃取温度40℃、微液滴体积4uL、萃取时间15min。本方法的检出限为63~110ug/kg,远低于欧盟制定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在茶叶的进出口检验上具有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茶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摸索,并且结合GC方法对前处理条件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自制的PSA-活性炭混合固相萃取小柱能对茶叶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有效的浓缩净化,该方法能够减少复杂样品基质的背景干扰,达到节省溶剂、低成本和高回收率的样品提取净化效果。论文的第四部分是讨论液相微萃取技术应用于茶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减少有机溶剂的特点。

张明丽[9](2008)在《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农药的使用给农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与产品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更好地确保人们健康,必须加强对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监控。农药残留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色谱法,此外,还有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等快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因各自所存在的缺点都不太适合于快速检测我国产销比较分散的果蔬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相对而言,荧光光度法为农药提供了一条灵敏,价廉的测定途径,且荧光法无须昂贵仪器,操作简单。鉴于此,本论文就着重研究了农药测定中的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一.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研究钙黄绿素是一种金属荧光试剂,它能与Pd2+发生配合反应,使其荧光猝灭。该部分系统研究了钙黄绿素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钙黄绿素和钙黄绿素-钯的荧光特性。二.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在含硫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含硫有机磷农药能与Pd2+形成比钙黄绿素-钯更稳定的配合物,释放出钙黄绿素-钯配合物中的钙黄绿素,使溶液重显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有机磷磷浓度呈线性关系。1.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在二硫代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系统研究了温度、酸度、反应时间、缓冲溶液用量等对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二硫代有机磷农药甲拌磷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测定甲拌磷的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是2.0×10-8 2.0×10-7mol·L-1,相关系数r = 0.9988,检出限为5.3×10-9mol·L-1。用该法对土壤和甘蔗样品进行分析,并与色谱法对照,结果满意。2.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草莓中残留一硫代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以493 nm和514 nm为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甲胺磷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测定甲胺磷的新方法。在40 oC,pH = 7.2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该法的线性范围是8.0×10-8 8.0×10-7 mol·L-1,相关系数r = 0.9963,检出限为1.42×10-8 mol·L-1。用该法对草莓样品进行分析,并与气相色谱法对照,结果一致。3.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青菜中残留一硫代有机磷农药氧乐果研究了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氧乐果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8.0×10-8 8.0×10-7 mol·L-1,相关系数r = 0.9985,检出限为7.01×10-9 mol·L-1。该体系用于青菜中氧乐果农药残留测定,并进行了对照和回收率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高叶松[10](2008)在《有机改性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有机合成农药的大量使用,在农作物、土壤、水体及大气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逐渐突出。目前,处理农药废水的技术有很多,如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化学絮凝法、活性污泥法等。本文的研究重点为普通粘土矿物—高岭土和硅藻土的改性技术及其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特性研究。本文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高岭土和硅藻土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制备条件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和pH=4的条件下用0.6 CEC当量的HDTMA反应15 min改性制备的有机高岭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效果最佳;而有机硅藻土的最宜制备条件为:室温,pH为7,HDTMA:CEC为0.5,反应时间为15 min。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甲基异柳磷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及盐的加入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求得了有机高岭土和硅藻土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高岭土及硅藻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反应速率较快,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即有机高岭土投加量为10 g/L,溶液中甲基异柳磷的初始浓度为30 mg/L,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in,在所选pH(5-9)范围内甲基异柳磷的去除率均能保持在80%左右;在所实验的pH范围内(4-10),室温、吸附时间20 min、吸附剂投加量10 g/L,有机硅藻土对初始浓度为30 mg/L的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率可保持在34.0%左右。溶液中某些共存离子可以明显提高有机高岭土和硅藻土的吸附性能。有机高岭土和硅藻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行为可较好地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进行描述。采用动态吸附实验求得了有机高岭土和有机硅藻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穿透曲线,同时研究了有机粘土与土壤的质量比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到达穿透点前,40 g土壤与80 g有机高岭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率可高达94.1%,而30 g土壤与30 g有机硅藻土对甲基异柳磷的最高吸附率为66.6%。随着吸附层中有机硅藻土所占比例的增加,甲基异柳磷的去除率呈现增大的趋势。当其它条件一定时,进水溶液pH值对甲基异柳磷的去除率影响很小。

二、快速测定水、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速测定水、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赣南脐橙农药残留现状和果肉中元素含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选题背景
    1.2 赣南脐橙生产现状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赣南脐橙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2.1 脐橙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和方法
        2.1.1 国内外脐橙农药残留标准
        2.1.2 脐橙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2.2 赣南脐橙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2.2.1 采集样品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试验步骤
        2.2.4 实验结果
第3章 赣南脐橙果肉中元素含量情况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用试剂和材料
        3.2.2 检测仪器设备
    3.3 实验步骤
    3.4 结果与分析
第4章 总结与讨论
    4.1 实验结果总结
    4.2 发现的问题
    4.3 提出的建议
附录
    附录A:欧盟对脐橙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附录B:美国对脐橙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附录C:日本对脐橙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参考文献
后记

(2)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危害
        1.1.1 有机磷农药简介
        1.1.2 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
        1.1.3 有机磷农药残留危害
    1.2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现状
        1.2.1 色谱法
        1.2.2 光谱法
        1.2.3 酶抑制法
        1.2.4 免疫分析法
    1.3 小分子污染物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3.2 基因工程抗体的应用
    1.4 噬菌体展示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4.1 噬菌体展示技术基本原理概述
        1.4.2 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的类型
        1.4.2.1 噬菌体抗体库
        1.4.2.2 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
        1.4.3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
    1.5 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5.1 单链抗体概述
        1.5.2 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
        1.5.3 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载体与菌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生化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2.1.5.1 培养基的配制
        2.1.5.2 实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甲基对硫磷人工抗原的合成
        2.2.2 BALB/C小鼠免疫
        2.2.3 小鼠血清效价检测
        2.2.4 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4.1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与筛选
        2.2.4.2 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化
        2.2.4.3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2.2.4.4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2.2.5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2.5.1 单克隆抗体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
        2.2.5.2 抗原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2.2.5.3 直接竞争ELISA实验步骤
        2.2.5.4 DC-ELISA分析条件的优化
        2.2.6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2.6.1 抗原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2.2.6.2 间接竞争ELISA实验步骤
        2.2.6.3 IC-ELISA分析条件的优化
        2.2.7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评价
        2.2.7.1 标准抑制曲线的绘制
        2.2.7.2 交叉反应率的测定
        2.2.7.3 样品添加回收实验
        2.2.8 甲基对硫磷单链抗体的制备
        2.2.8.1 甲基对硫磷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2.2.8.2 噬菌体抗体库的扩增与噬菌体纯化
        2.2.8.3 甲基对硫磷噬菌体抗体库的生物淘选
        2.2.8.4 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单链抗体的筛选
        2.2.8.5 生物素化单链抗体的IC-ELISA
        2.2.8.6 单链抗体的大量表达和表达条件优化
        2.2.8.7 单链抗体的体外生物素化和纯化
        2.2.9 基于生物素化单链抗体的I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2.9.1 抗原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2.2.9.2 IC-ELISA测定的步骤
        2.2.9.3 IC-ELISA分析条件的优化
        2.2.10 基于生物素化单链抗体的IC-ELISA检测方法的评价
        2.2.10.1 标准抑制曲线的建立
        2.2.10.2 交叉反应率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1.2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DC-ELISA检测方法的条件优化
        3.1.2.1 离子强度对DC-ELISA检测的影响
        3.1.2.2 pH对DC-ELISA检测的影响
        3.1.2.3 甲醇浓度对DC-ELISA检测的影响
        3.1.3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IC-ELISA检测方法的条件优化
        3.1.4 基于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3.1.4.1 标准抑制曲线的绘制
        3.1.4.2 交叉反应率测定
        3.1.4.3 样品添加回收实验
    3.2 甲基对硫磷单链抗体的筛选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3.2.2 噬菌体抗体库的生物淘选
        3.2.3 单链抗体的筛选
        3.2.4 单链抗体的高水平表达和表达条件的优化
        3.2.4.1 诱导温度的优化
        3.2.4.2 IPTG浓度的优化
        3.2.4.3 诱导时间的优化
        3.2.5 单链抗体的体外生物素化、纯化和表征
        3.2.5.1 生物素连接酶的表达
        3.2.5.2 单链抗体的体外生物素化及纯化
        3.2.5.3 Western blot验证
        3.2.6 基于生物素化单链抗体IC-ELISA检测方法的条件优化
        3.2.7 基于生物素化单链抗体IC-ELISA检测方法的评价
        3.2.7.1 标准抑制曲线的绘制
        3.2.7.2 交叉反应率的测定
4 讨论
    4.1 甲基对硫磷抗体的研究
    4.2 甲基对硫磷单链抗体的研究
        4.2.1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的应用
        4.2.2 噬菌体抗体库淘选方式
    4.3 可进行的下一步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磁性微粒载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1.1 有机磷农药简介
        1.2 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手段
        1.2.1 酶抑制技术
        1.2.2 免疫技术
        1.2.3 化学显色检测技术
        1.2.4 传感器技术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2.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主要类型
        2.2.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2.2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2.2.3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3 抗原抗体的制备与选择
        2.3.1 抗原的制备
        2.3.2 抗体的制备
        2.4 化学发光标记物的选择
        2.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进展
    3 磁性微粒技术
        3.1 磁性微粒简介
        3.2 磁性微粒的分类
        3.3 磁性微粒的应用
        3.3.1 磁性微粒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
        3.3.2 磁性微粒在核酸纯化中的应用
    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的合成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二乙基磷乙酸与发光剂合成
        1.3.2 层析液的选择
        1.3.3 产物纯化
        1.3.4 产物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酰胺合成结果
        2.1.1 直接合成法中层析液的选择及合成结果
        2.1.2 混合酸酐法中层析液的选择及合成结果
        2.1.3 鳞鎓盐类缩合剂法
        2.1.4 DMAP与EDCI缩合剂法
        2.1.5 HOBt与EDCI缩合剂法
    3 结论
第三章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发光测定
        1.3.2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发光特性
        1.3.3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发光荧光扫描光谱
        1.3.4 pH对标记物的影响
        1.3.5 化学发光动力学研究
        1.3.6 竞争性免疫反应
        1.3.7 标记物的发光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发光线性关系
        2.2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发光特性
        2.3 荧光光谱结果分析
        2.4 标记物发光动力学分析
        2.5 竞争性免疫反应分析
        2.6 二乙基磷乙酸化学发光标记物的稳定性
    3 结论
第四章 抗二乙氧基抗体磁微粒的固定化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抗二乙氧基抗体的制备
        1.3.2 抗体与四种磁微粒的偶联
        1.3.3 抗体磁微粒偶联物稳定性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抗体与四种磁微粒固定化分析
        2.2 抗体磁微粒偶联物稳定性分析
    3 结论
第五章 农药多残留非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方法的建立
        1.3.2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选择
        1.3.3 竞争性免疫反应初始浓度的选择
        1.3.4 竞争反应时间的选择
        1.3.5 CLIA标准曲线的绘制
        1.3.6 CLIA的检出限和特异性
        1.3.7 样品基质对CLIA的影响
        1.3.8 空白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H_2O_2溶液浓度的选择
        2.2 竞争性免疫反应初始浓度的选择
        2.2.1 金磁微粒-抗体溶液初始浓度的选择
        2.2.2 发光标记物溶液初始浓度的选择
        2.3 竞争反应时间的优化
        2.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2.5 CLIA的特异性
        2.6 样品基质对CLIA的影响
        2.7 空白加标回收率
    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果蔬中多农残19F和31P NMR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农药的使用现状
    1.2 农药的检测现状
        1.2.1 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进展
        1.2.1.1 生化检测技术
        1.2.1.2 色谱检测法
        1.2.2 果蔬中多种农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
        1.2.3 有机氟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的检测现状
    1.3 果蔬农残样品前处理进展
        1.3.1 提取方法
        1.3.2 提取液的净化和浓缩
    1.4 核磁共振(NMR)技术
        1.4.1 核磁共振(NMR)技术
        1.4.2 核磁共振定量(QNMR)技术
        1.4.3 ~(19)F NMR 和~(31)P NMR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果蔬中多种有机氟农药~(19)F QNMR 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
        2.2.3 仪器参数的优化及优化结果
        2.2.3.1 弛豫延迟 D_1的优化
        2.2.3.2 扫描次数 NS 的优化
        2.2.3.3 采样谱宽(SW)和采样数据点数(TD)的优化
        2.2.3.4 采样模式和滤波模式的选择
        2.2.3.5 接收增益 RG 的优化
        2.2.3.6 SI 的优化
        2.2.3.7 线宽因子 LB 的优化
        2.2.4 测定样品中农药含量的内标法
        2.2.5 果蔬样品前处理
        2.2.6 ~(19)F NMR 实验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19)F NMR 谱分析
        2.3.2 ~(19)F NMR 谱参数优化结果总结
        2.3.3 ~(19)F NMR 定量可行性考察
        2.3.3.1 线性考察
        2.3.3.2 组内精密度考察
        2.3.3.3 组间精密度考察
        2.3.3.4 回收率考察
    2.4 小结
第三章 果蔬中多种有机磷农药~(31)P QNMR 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
        3.2.3 仪器参数的优化及优化结果
        3.2.3.1 弛豫延迟 D_1的优化
        3.2.3.2 扫描次数 NS 的优化
        3.2.3.3 采样谱宽(SW)和采样数据点数(TD)的优化
        3.2.3.4 采样模式和滤波模式的选择
        3.2.3.5 接收增益 RG 的优化
        3.2.3.6 SI 的优化
        3.2.3.7 线宽因子 LB 的优化
        3.2.4 用内标法测定样品中农药含量
        3.2.5 果蔬样品前处理
        3.2.6 ~(31)P NMR 实验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31)P NMR 谱分析
        3.3.2 ~(31)P NMR 谱参数优化结果总结
        3.3.3 ~(31)P NMR 定量可行性考察
        3.3.3.1 线性考察
        3.3.3.2 组内精密度考察
        3.3.3.3 组间精密度考察
        3.3.3.4 回收率考察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和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5)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有机磷农药
    1.2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
    1.3 农药残留危害
        1.3.1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3.2 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1.3.3 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危害
        1.3.4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
        1.3.5 农药对水环境的影响
    1.4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前处理方法与分析方法
        1.4.1 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
        1.4.2 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技术
    1.5 蔬菜表面有机磷农药的去除方法
        1.5.1 物理方法
        1.5.2 化学方法
        1.5.3 生物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蔬菜中11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及蔬菜基质影响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2.3.2 GC-MS 分析条件
        2.3.3 样品提取
        2.3.4 净化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种有机磷农药混合标准液色谱分离效果图
        2.4.2 氮吹温度对敌敌畏、甲拌磷回收率的影响
        2.4.3 不同基质对检测效果的影响
        2.4.4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检出限和保留时间
        2.4.5 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广州市售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测定方法
        3.3.2 评定标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总体检测情况
        3.4.2 不同种类农药检出率
        3.4.3 不同类别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
        3.4.4 不同品种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
        3.4.5 不同来源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清洗方法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方法
        4.3.2 样品前处理方法
        4.3.3 GC 检测条件
        4.3.4 清洗方法
        4.3.5 农药残留率的计算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清水浸泡时间对农药去除的效果
        4.4.2 超声波清洗对农药去除的效果
        4.4.3 洗涤剂浸泡对农药去除的效果
        4.4.4 食用碱浸泡对农药去除的效果
    4.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丝网印刷电极简介
    1.2 兽药残留检测研究现状
        1.2.1 兽药残留定义及危害
        1.2.2 兽药残留常规分析方法
        1.2.3 兽药残留电化学分析方法
        1.2.4 丝网印刷电极在兽残检测中的应用
    1.3 农药残留检测研究现状
        1.3.1 农药残留定义及危害
        1.3.2 农药残留常规分析方法
        1.3.3 农药残留电化学分析方法
        1.3.4 丝网印刷电极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英文缩略表
2 牛奶中痕量氯霉素快速检测的纳米修饰一次性安培免疫传感器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CAP-BSA 的制备
        2.1.3 SPCEs│Nafion/AuNPs/CAP-BSA 电极的构建
        2.1.4 免疫电极对CAP 的检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免疫传感器制作过程中各阶段获得电极的表征
        2.2.2 免疫传感器制作过程中各阶段获得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2.2.3 免疫电极的制备及测定条件优化
        2.2.4 免疫传感器对CAP 的测定
        2.2.5 免疫传感器的精密性、制备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2.2.6 实际样品检测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复合纳米微粒修饰电极的氯霉素快速检测用磁场可控一次性安培免疫传感器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CAP-BSA 全抗原和GMP-CAP-BSA 的制备
        3.1.3 SPCEs│CNTs/Fc/Nafion│GMP-CAP-BSA 免疫电极的构建
        3.1.4 免疫电极和HPLC 法对CAP 的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免疫传感器制作过程中各阶段获得电极的表征
        3.2.2 免疫传感器制作过程中各阶段获得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3.2.3 免疫电极的制备及测定条件优化
        3.2.4 免疫传感器对CAP 的测定
        3.2.5 免疫传感器的精密性、制备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3.2.6 实际样品检测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复合纳米微粒修饰和磁性分离富集的一次性有机磷农药酶传感器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纳米ZrO_2、GMP-AChE 复合粒子的制备
        4.1.3 SPCEs│CNTs/ZrO_2/PB/Nafion│GMP-AChE 酶电极的构建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传感器制作过程中各阶段获得电极的表征
        4.2.2 传感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以及对乐果的检测
        4.2.3 酶电极的制备及测定条件优化
        4.2.4 酶传感器对OPs 的测定
        4.2.5 酶电极的精密性、制备重复性、稳定性及再生性
        4.2.6 样品测定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条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1.1.2 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吸收光谱测定结果
    2.2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
    2.3 试验条件优化结果
        2.3.1 反应体系的选择。
        2.3.2 缓冲溶液及pH值的选择。
        2.3.3 最佳ST浓度的确定。
        2.3.4 最佳SDBS浓度的确定。
        2.3.5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2.3.6 试剂加入顺序的选择。
        2.3.7 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2.3.8 NaCl用量的影响。
        2.3.9 有机溶剂的影响。
        2.3.10 农药种类的影响。
        2.3.11 工作曲线。
        2.3.12 干扰物质的影响。
    2.4 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测定结果
3 结论

(8)茶叶及茶汤中有机磷农残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样品前处理技术
        1.2.1 固相萃取
        1.2.2 固相微萃取
        1.2.3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1.2.4 液相微萃取
        1.2.4.1 液滴微萃取
        1.2.4.2 液膜微萃取
        1.2.5 超声波方法
        1.2.6 超临界流体萃取
        1.2.7 分子印迹技术
        1.2.8 微波萃取法
        1.2.9 加速溶剂萃取
        1.2.10 免疫亲和色谱
        1.2.11 凝胶渗透色谱
        1.2.12 吹扫蒸馏
    1.3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1.3.1 仪器分析法
        1.3.1.1 光谱法
        1.3.1.2 薄层色谱法
        1.3.1.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3.1.4 毛细管电泳
        1.3.1.5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
        1.3.1.6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析技术
        1.3.2 酶抑制法
        1.3.3 生物传感器法
        1.3.4 免疫分析法
        1.3.5 生物芯片技术
        1.3.6 活体检测法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固相萃取小柱的制备
        2.1.3 样品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2 超声时间的优化
        2.2.3 分离转速和时间的优化
        2.2.4 固相萃取柱条件优化
        2.2.4.1 填料的选择
        2.2.4.2 填料量的选择
        2.2.5 洗脱剂种类与体积的选择
        2.2.5.1 洗脱剂的选择
        2.2.5.2 洗脱剂体积的选择
    2.3 结论
第三章 SPE-GC法测定茶叶中的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气相色谱条件
        3.2.2 标准工作曲线绘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3.1.1 色谱柱的选择
        3.3.1.2 毛细管柱温度的选择
        3.3.2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最小检出浓度
        3.3.3 方法的重现性
        3.3.4 方法的回收率
    3.4 样品分析
    3.5 结论
第四章 LPME-GC法测定茶汤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样品的前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液相微萃取理论
        4.2.2 漏斗锥体角度的选择
        4.2.3 萃取溶剂的选择
        4.2.4 微液滴体积的选择
        4.2.5 搅拌速率的选择
        4.2.6 萃取时间的选择
        4.2.7 萃取温度的选择
        4.2.8 与传统单滴微萃取比较
        4.2.9 方法的回收率
        4.2.10 样品分析
    4.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概述
    第一节 农药残留常用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1. 前言
        2. 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
        3. 农药残留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2. 快速检测法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课题提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研究
    第一节 钙黄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1. 钙黄绿素结构和性质
        2. 钙黄绿素荧光特性
        3. 结论
    第二节 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在二硫代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甲拌磷与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作用研究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第二节 钙黄绿素-钯荧光法测定土壤、甘蔗中残留甲拌磷
        1. 实验部分
        2. 小结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在测定一硫代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草莓中残留甲胺磷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样品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钙黄绿素-钯荧光光度法测定青菜中残留氧乐果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有机改性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使用综述
        1.1.1 农药的使用
        1.1.2 甲基异柳磷的性质及其应用
        1.1.3 农药的危害
    1.2 农药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化学处理法
        1.2.4 其他农药废水处理新技术
    1.3 有机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基本性质
        1.3.1 高岭土与硅藻土的结构及性质
        1.3.2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的应用
        1.3.3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的基本特征
        1.3.4 有机粘土矿物的制备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试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方法
        2.3.2 甲基异柳磷的测定方法
        2.3.3 有机高岭土、硅藻土的制备
        2.3.4 静态吸附实验
        2.3.5 动态吸附实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有机改性粘土的制备影响因素分析
    3.1 HDTMA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2 反应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3 改性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4 制备反应的溶液 pH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3.5 有机改性高岭土表面特征分析
        3.5.1 有机改性高岭土特性测试
        3.5.2 XRD分析
        3.5.3 红外光谱分析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性能
    4.1 静态吸附实验
        4.1.1 反应时间的影响
        4.1.2 pH值的影响
        4.1.3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投加量的影响
        4.1.4 溶液盐度的影响
        4.1.5 有机高岭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等温线
        4.1.6 有机改性硅藻土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等温线
        4.1.7 小结
    4.2 动态吸附实验
        4.2.1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的吸附穿透曲线
        4.2.2 不同土壤与有机改性粘土矿物质量比的影响
        4.2.3 溶液pH值的影响
        4.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粘土矿物的有机改性及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机理讨论
    5.1 粘土矿物的表面电荷
    5.2 粘土矿物的吸附
        5.2.1 物理吸附
        5.2.2 化学吸附
        5.2.3 离子交换性吸附
    5.3 粘土矿物的有机改性
    5.4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课题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论文发表
致谢

四、快速测定水、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赣南脐橙农药残留现状和果肉中元素含量研究[D]. 王志飞.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2]甲基对硫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应用[D]. 王慧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3]基于磁性微粒载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D]. 孟超.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4]果蔬中多农残19F和31P NMR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D]. 严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13(S2)
  • [5]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刘伟森.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
  • [6]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D]. 杨欣. 宁波大学, 2010(03)
  • [7]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条件优化研究[J]. 程定玺,高曼.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 [8]茶叶及茶汤中有机磷农残检测的研究[D]. 蔡向阳. 福建农林大学, 2008(S2)
  • [9]钙黄绿素—钯荧光体系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张明丽. 河南大学, 2008(09)
  • [10]有机改性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甲基异柳磷的吸附[D]. 高叶松. 厦门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水土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快速测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